9001cc.s金沙登录 - 9001cc 以诚为本

青岛新闻:青岛传奇(中山路往事)(三)德国水兵俱乐部:光影过百年

1895年12月,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间地下咖啡馆里放映了电影《火车进站》,这项崭新的光影艺术从此诞生,风靡全世界。而青岛作为电影之都,也与光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系列报道《青岛传奇·中山路》,今天就为您讲讲中山路与电影之间的百年往事。

中山路和湖北路交叉口,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1902年,为了满足2000名德国海军士兵“社交和娱乐”的需要,武力侵占胶澳的德国驻军在这里建起了城市早期唯一一座公共文化场所——德国水兵俱乐部。如今,这座昔日的地标建筑淹没在城市建设的楼群中,但它独特的风格造型依然引人注目。

2014年,青岛城市发展集团对这座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修缮。

青岛城发集团副总经理赵斌:“进来看不到全景,因为它全隔的一小间一小间的,已经啥也看不出来了,所以我们把它那块全都拆除。包括在地上为什么破坏了?地上它都打着脚钢支起来,然后再搭着隔板,分成两层,所以我们把这个全部都拆掉了,才恢复了原有的,而这个建筑就是1902年,这个建筑刚建好的时候的样子。”

修缮期间,不断地查找资料、论证、比对,赵斌逐渐走进了这座百年建筑的历史深处。他在研究中发现,这里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电影院。

青岛城发集团副总经理赵斌:“当时1987年,当时文化局的一个专家,他当时写了一本书,在那本书里面介绍,说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电影院,这是最初的来源。但是他当时就想做这个研究,就没有研究下去,这个事就停了,后来他就退休了。所以这个事就搁置了差不多将近三十年,一直没有人再往下研究。”

依据以往的论述,中国无声电影的放映,最早可以追溯到1896年。而有关商业影院的最早记载,是1908年开始放映电影的上海虹口电影院。德国水兵俱乐部会不会改写中国电影史的这项记录?根据这个疑问,年轻学者马达开始参与到资料的搜寻工作。2015年夏天,他专程前往德国国家博物馆和档案馆,寻找更为直接的历史佐证。

青年学者马达:“从1900年的报纸开始查起,因为当时是1900年的时候,德国的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里希亲王,他在1900年的时候提出来要创建水军俱乐部这个房子,后来在1900年到1902年,5月10号期间是建设这个房子,当时查到了大量相关的资料,然后就一点一点地往后查。”

苦苦搜寻了半个月之后,正当马达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突然在1907年6月12日的《青岛新报》中,发现了关键的信息。

青年学者马达:“这就是水军俱乐部,电影将在水军俱乐部放映,欢迎大家来看。就是这样的一条小新闻。第二天、第三天就出现了大量的文件,青岛本地的德语报纸以及法兰克福报等这些报纸就开始来讲在青岛放映的这样的一些有趣的事件。”

同样确切的信息,也出现在当时华文报纸《胶州报》的版面上。“水兵俱乐部晚七点放映电影,门票价预售25分,现购30分”。

青年学者马达:“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德国人看这个电影,后来延伸到中国人也来看电影。比如说当时在水兵俱乐部就有这样的规定,中国人来看电影必须要脱帽,因为中国人不知道看电影是需要摘帽子的,这官帽后面不是有顶戴花翎嘛,那个花翎会挡着后面的客人。还有中国人很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开始放电影要把灯关掉,要给我拉上窗帘,他们认为是结束放电影才应该拉掉这些东西。”

楼台光影,旧时月夜。漫步今天的中山路,仿佛时光倒流。110年前,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商业电影院,培养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批观众,而今,它也在华丽转身,用更具时尚与现代的的方式,探索电影与城市文化融合的新契机。

中山路,一路镌刻城市与电影共同成长的足迹,它向世界展现着青岛作为“电影之都”的独特魅力。

百年前的中山路上,不仅有电影这样的洋玩意,更是荟萃了戏曲、相声、魔术、杂耍等传统曲艺。中山路上的劈柴院,撂地艺人们在这里演绎有声有色的市井风情,为寻常百姓打造了一方快乐天堂,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青岛人的精神家园。

(原文引自爱青岛  http://lanmu.qtv.com.cn/system/2019/06/25/015404236.shtml)